(2021.05.19) 美中對峙下的釣魚臺主權爭議


梁豐綺(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前日,美日峰會後的雙方聯合聲明在暌違52年再度載入臺灣海峽穩定的重要性之餘,更提及釣魚臺列嶼(日稱尖閣諸島,下簡稱釣魚臺)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的範圍,美國將保衛日本管理下的領土不受武裝攻擊。事實上,美國早期對釣魚臺是否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的問題是採取模糊戰略,但鑑於中國崛起對亞太地區的威脅日增,為強化美日同盟關係,從歐巴馬、川普、以至當前的拜登政府都言明釣魚臺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儘管中國海警船近年來確實頻繁駛入釣魚臺的鄰接水域並長期停留挑釁,但美國這樣的安排對於同樣主張擁有釣魚臺主權的我國而言仍可說是一種「選邊站」。

......

 

 


(2021.05.17) 公司化-台鐵改革的轉角


楊子敬(律師考試及格,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太魯閣事故釀重大死傷後,台鐵組改議題迫在眉睫,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出三年內國營公司化,於2021年5月4號業已將「國營台鐵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報行政院,預計下周行政院會討論。台鐵公司化或是民營化之芻議於2000年以來,在政府以及民間皆有許多的討論,每每在台鐵發生重大事故或是勞工爭議時,亦是大眾廣泛議論的標的。故何謂公司化?如何公司化以及公司化與台鐵目前的工安爭議的連結在哪?即成為重要的關鍵。

......


 

 


(2021.05.14) 修補社會安全網—簡評心理諮商納保


王亭勛(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東吳大學政治系)


民國108年發生震驚社會的鐵路殺警案,該案在109年一審時因為鄭姓男子罹患思覺失調症而宣判無罪,經上訴後,二審改判鄭姓男子17年有期徒刑。當初一審宣判無罪時,引發社會譁然,普羅大眾認為殺人者應處以極刑,無論其行為時是否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然而,處以極刑並無法有效遏止類似的社會案件發生,只是宣洩社會憤怒的出口而已。是故,修補社會安全網才是當務之急。對此,同樣是被害人家屬的立委王婉諭就曾提到說:「她擔任立委時會確保犯罪被害人的保護機制,足夠提供被害家庭即時有效的協助,同時也需要深刻檢視社會安全網的設置,讓憾事不再發生。」

......

 

 


(2021.05.12) 很想,但還不能:中共會不會武力犯台?


梁豐綺(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著名刊物《經濟學人》5月1日發行的一期,以台灣作為封面並加上標題「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意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美中須極力避免。另外,前陣子的美日聯合聲明亦在暌違52年後載入了雙方對台海穩定的關切。由此可知,台海情勢近來已開始(或說再度)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情況反映的不僅是中國崛起對全球政治的影響,更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中共解放軍對台灣實質性的安全威脅。事實上,有鑑於共軍近年來迅猛的軍事現代化發展,特別是最近又頻頻派遣軍力侵擾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並穿越「海峽中線」,「中共會否採取行動以武力奪取台灣」乃一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將分成意圖(intention,想不想)與能力(capability,能不能)兩方面加以剖析。

......


 

 


(2021.05.10) 防衛性民主之光與影


王亭勛(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東吳大學政治系)


早在1938年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中就揭露了防衛性民主的概念,當初美國立法的起因是防備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政治宣傳、避免間諜滲透,政府強化監管。在德國戰敗後,美蘇競逐隨之而來,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適用範圍也在1966年修法後逐步縮小,但最重要的一點仍持續存在,即替外國服務的公關或媒體人員,都必須要向司法部登記為「外國代理人」,不能隱瞞身分。然而在冷戰結束後,該法案就好像失去其功能,連當初用來登記或追蹤外國代理人的資料庫,也已經年久失修了。直到2016年選後美國開始調查「通俄門」事件,發現俄國於大選期間以散播假新聞等手段,透過旗下媒體干預選舉,最終影響大選結果,這才使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又重新受到重視。


無論是美國最先通過的外國人代理法,或是澳洲在2018年通過的《外國勢力透明化法案》,其背後皆隱藏著防衛性民主的概念。隨著冷戰結束,共產政體紛紛垮台,提倡自由價值的民主政治已蔚為風潮。然而,民主所需面對的挑戰才剛開始,儘管來自外部的敵人威脅不再如以往尖銳,但民主內部的敵人卻仍然可能藉由參與民主政治的方式,來推翻民主制度。因此,防衛性民主(Wehrhafte Demokratie)就顯得相當重要。

......


 

 


(2021.05.06) 臨檢-法治國的測震儀


楊子敬(律師考試及格,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日前,一名舞蹈老師從台中坐火車北上要到中壢的排練室上課,於前往教室途中,遭到一名警察攔下質問「我沒看過你,妳是誰?妳從哪裡來?妳要幹嘛?有沒有帶證件?妳叫什麼名字?」。而該名女子認為警察並無臨檢之合理事由,故拒絕接受臨檢。而後該名女子便錄影蒐證,但遭員警奪走手機,於過程中,該名女子被員警掐脖強制壓在地上,依「妨礙公務」罪嫌遭到之後趕來支援的員警上銬逮捕。


在事件發生後,旋即引發社會廣泛之議論,警政相關單位也出面對於當下現況澄清。惟近年來,因為警察臨檢而導致之爭議層出不窮,爭議的層面略有「合理臨檢事由之判斷」、「臨檢與違法搜索之間的關係」、「人民可否錄影錄音蒐證」等等。我國作為法治國家,警察機關應有恪遵憲法以及法律之義務,又臨檢實施之手段不問其名稱為何,均屬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甚鉅,應恪遵法治國家警察執勤之原則,從而作為警察最常見之臨檢勤務,在憲法以及法律的界線上應如何拿捏以保障人民憲法上的基本權利,則為重要法治國課題。

......


 


(2021.05.04) 華盛頓的一中政策不等於北京的一中原則


梁豐綺(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隨著中美之間的對峙態勢逐漸明朗,台美關係近年來亦是越趨緊密,諸如《臺灣旅行法》和《2021國防授權法》的通過、及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表態都象徵美國對臺灣的關切與承諾已有所升級。儘管如此,許多分析仍認為,美國在短期內不大可能同我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因為此舉將有違其行之有年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從而大幅限縮了其在兩岸問題上採行模糊戰略的空間。事實上,華盛頓深化台美關係與其說是在為台美建交鋪路,更應該說是在其「一中政策」的框架下做出更有利於臺灣的調整。


那麼,究竟何謂美國的「一中政策」?此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有何差別?此政策可能變化嗎?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加以申述。

......


 


(2021.04.30) 鐵路殺警案之反思


楊子敬(律師考試及格,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於2019年7月,一班夜間的自強號方抵達嘉義車站,1名54歲鄭姓男旅客遭列車長發現無票乘車,鄭男因補票問題與列車長發生衝突,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高雄分局嘉義派出所的24歲警員李承翰上車處理時,遭鄭男以工作用尖刀刺傷腹部,該員被緊急送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急救,但後宣告不治。

 

在這事件背後,衡諸我國近年之涉及到精神疾病患者之刑事事件,精神疾病患者似乎業已成為人人獵巫的對象,在其早已被汙名化的病症下,再披上一層被社會排除的面紗。然而一個事件的發生,自應有其肇因,在精神疾病者相關的案件中,往往可見其生命階段無法獲得其應有的協助或是關照,成為了社會的未爆彈,走向絕路的那一刻,換來的是社會對他的再度排除,毋寧是制度的「受害者」走向「加害者」的過程。

......


 


(2021.04.26)  【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專題】智慧財產權的申請是中小企業成長的觀察指標

 

本聯盟智權顧問

林景郁

專利師

台一國際智慧財產事務所


2021年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的主題「智慧財產權與中小企業:將你的創意帶向市場 (IP & SMEs: Taking your ideas to market)」,對於剛經歷COVID-19肆虐的全球市場來說,顯得格外有意義。根據世界銀行 (The World Bank) 網站上的資料,全球有約90%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而全球的勞工之中有約50%是由中小企業所聘僱,在新興國家之中,中小企業甚至可以貢獻約40%的GDP,中小企業對於全球經濟、個別國家的影響力,遠遠地超乎你我的想像。因此,以我國為例,在急欲追求經濟復甦的2021年,除了高科技產業因半導體進入超級景氣循環週期而後市可期之外,占我國全體企業97.65%、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數78.73%的中小企業能否翻轉,更是一般民眾能否感受到經濟復甦的重要關鍵。

......

 


(2021.04.23) 從衛福部捐款爭議看社會補償制度之想像


楊子敬(律師考試及格,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死傷悲劇,基於如此的嚴重傷亡,衛福部因而成立賑災「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各界紛紛自掏腰包盡一份心力,包含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等都宣布捐出1個月所得,迄捐款終止日業已募得近10億之善款。同時,花蓮縣政府亦基於此次意外事故發起了公益勸募。


惟勸募發起至今,針對政府勸募行為之合法性、如何運用善款、善款管理委員會之組成等等問題迭有爭議。

...... 


 


(2021.04.20) 核電與燃電的抉擇:從公投案爭議回顧台灣能源課題


梁豐綺(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上週(2021年4月12日),面對來勢洶洶的「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及「珍愛藻礁」公投案,民進黨拍板決定行政院及其立法院黨團皆不提公投對案。對此,總統蔡英文也表示:公投並非作戰,而是政府跟人民溝通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啟核四」明顯直接涉及能源議題,在圍繞「珍愛藻礁」的討論中亦可見所謂「偷渡核電議題」的疑慮,乃至開發與保育間的價值取捨。是以,在表面的政黨角力外,我們還能從這些公投案的爭議之中,觀察其所折射出的台灣能源課題。有鑒於此,本文將梳理近幾十年來台灣能源發展的脈絡,以期能使大眾對當前有關核電與燃電的抉擇有更深入的認識。

......


 


(2021.04.10) 兩岸是否為敵對關係


王亭勛(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智庫兼職研究員、東吳大學政治系)


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以後,兩岸之間的關係漸漸降溫,不僅我國的邦交國遭到中國以金錢外交攔截,民間的交流也不若馬政府時期般的熱絡。一談到兩岸關係,人民最關切的議題就是兩岸之間會不會產生熱戰,即戰爭什麼時候會爆發?不諱言,兩岸和平發展不僅僅是我國人民所盼望的,更是世界各國樂見的情形。然而,兩岸若要和平發展,必須回頭檢視當前兩岸究竟處在什麼樣的一個關係下。

......

 

 


第一頁
1
2
3
4
5
最後頁

Back to Top